文章

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不仅是内窥镜摄像机这样的设备,还有小到静脉输液我们也要关注,静脉输液是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基本护理操作,静脉输液后针眼周围的局部组织经常会出现淤青的现象,这种情况会为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也会为护士在再次给患者静脉穿刺带来难度。

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病人向护士述说着打完针的苦楚:打针本来就疼,好不容易拔了针,又青了!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该也为这样的事头疼不已吧!那怎样才能减轻穿刺后的淤青呢?

一、淤青的形成因素

1、在临床中,静脉穿刺拔针时,应注意按压的部位。

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表示通常静脉穿刺共有两个“针眼”,一个是穿过皮肤的针眼,看得见;另一个是穿过血管壁的针眼,看不见。我们在临床进行穿刺时,一般都是在针头进皮肤后再将针头沿着血管进一段再进入血管,两个“针眼”之间有一定距离,如果按压皮肤的“针眼”而不按压血管上的“针眼”,则血液仍会从血管壁这个“针眼”流入皮下,形成淤血。

2、由于打点滴时针刺破了血管,或者多次在一个地方进针,有可能会造成血液外流,在组织里淤积。

3、针头拔出后按压的时间:按压针眼的时间与发生皮下淤血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常人一般出血时间是1~3分钟,凝血时间为2~8分钟,所以,在临床工作中,拔针后按压针眼的时间至少要3分钟,有凝血机制障碍者,更要延长按压时间。

4、老年病人由于长期输液血管脆性大,容易渗血造成淤青。

5、有些病人在拔针后过度紧张按压过重。

二、注意事项

患者输液完毕,为患者拔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拔针时先揭下输液敷帖。

一般是留下有脱脂棉的一条敷帖按压拔针部位,应该是揭开这条敷帖后迅速拔出针头,在针头拔出皮肤的那一刻进行按压,不可先按压再拔针,如果边按压边拔针会导致患者很强的疼痛感。

按压时手指应沿血管走向方向平行竖按,或者是几个指头并拢同时按在穿刺部位整段血管上。这是因为在静脉穿刺的时候一般皮肤上的针眼和血管上的针眼并不在同一部位,如果只是单纯的按压住皮肤上的针眼只能避免皮肤上针眼出血,但血管上的针眼还有可能出血,容易导致患者穿刺部位皮下出血,引起局部皮肤青紫胀。

2、按压的时候力度不宜过重。

这一点作为护士都能掌握得比较好。但在临床上,一般护士工作比较忙,很多的患者都会认为拔针按压这样的事情很简单。

3、静脉输液完毕时,拔针时不关闭输液夹,操作者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针尾下方3厘米处软管并捏紧并迅速拔出,左手拇指在拔针的瞬间按住穿刺点,然后用手掌大鱼际肌压迫穿刺点,按压时间在3~5分钟。

4、嘱患者在静脉拔针后局部暂勿用力,10分钟内手勿下垂、抓拿物品、紧握拳头,防止再出血。因为止血后,血管壁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中如果肢体用力过早,血液会经损伤的血管溢出,发生皮下淤血而引起皮肤淤青。

关于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的通知

利昂医疗了解到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部署,紧紧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落实“证照分离”改革要求,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改革审批方式,精简涉企证照,加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进一步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准入环境,充分释放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2018年11月10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四种方式,实施“证照分离”改革。

《通知》明确了改革的内容。一是明确改革方式。纳入“证照分离”改革范围的涉企行政审批事项中,取消审批的有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资格认定等2项,市场主体办理营业执照后即可开展相关经营活动;改为备案的有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行政许可1项,市场主体报送备案材料后即可开展相关经营活动;实行告知承诺的有电影放映单位设立审批等19项,有关部门对申请人承诺符合审批条件并提交有关材料的,当场办理审批;优化准入服务的有外商投资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等80余项,针对市场主体关心的痛点难点问题,精简审批材料,提高登记审批效率。二是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区分“证”、“照”功能,让更多市场主体持照即可经营,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实现市场主体“一照一码走天下”。三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贯彻“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避免出现监管真空。推进对创新设备,例如内窥镜摄像机的监管和扶持。构建全国统一的“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和制度规范,探索建立监管履职标准。四是要推进信息归集共享。进一步完善全国和省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在更大范围、实现市场主体基础信息、相关信用信息、违法违规信息归集共享和业务协同。

百分之80以上的肝癌患者死于肝衰竭,那么到底什么是肝衰竭?

患了肝癌让我们感觉可怕,利昂医疗表示实际上更可怕的是肝衰竭,而且百分之80以上的肝癌患者死于肝衰竭。那么到底什么是肝衰竭?

肝衰竭究竟是什么病?

肝衰竭(重症肝炎)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肝脏合成、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预后较差。

肝脏为什么会出现衰竭?

1、药或毒物
大多发生于年龄在40岁以上者,可通过直接肝毒性和间接肝毒性两种模式损害肝脏。药性肝损害在出现首见症状后如继续用药,则发生AHF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2、妊娠
妊娠偶可引起AHF,在妊娠者中的发病率为百分之0.008,多见于妊娠后期3个月,平均发生于妊娠第36周,初产妇占百分之48,半数病例有先兆子痫或子痫的临床表现,百分之14为挛生妊娠妇女,发病原因尚未明确。

3、遗传代谢障碍病
包括半乳糖血症、果糖失耐受、酪氨酸血症、Reye综合征、肝豆状核变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它们所致的AHF绝大多数发生于婴幼儿(1岁)。

4、隐源性
约占总病例数的百分之10~百分之20,这些不明原因的AHF,很可能存在有尚未被发现的、潜在病原学因子。

肝衰竭有什么表现?我们如何判断

1、急性肝衰竭
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Ⅱ度及以上肝性脑病(按Ⅳ度分类法划分)并有以下表现者:①乏力,并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②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③出血倾向明显且排除其他原因。④肝脏进行性缩小。

2、亚急性肝衰竭
起病较急,15d~26周出现以下表现者:①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②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值上限10倍或每日上升≥17.1μmol/L。③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3、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发生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主要临床表现。

4、慢性肝衰竭
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和失代偿。诊断要点为:①有腹水或其他门静脉高压表现。②可有肝性脑病。③血清总胆红素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④有凝血功能障碍。

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利用内窥镜摄像机发现问题,让您远离病痛!

胆囊炎是胆囊的常见病

胆囊炎是胆囊的常见病,通常表现为口苦、恶心、发热和肚子痛等症状。想要预防胆囊炎,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表示先是要先了解胆囊炎,胆囊炎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1、肥胖

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饮食的摄入,导致肥胖者血液中和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也明显高,使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因此胆固醇容易析出、沉淀、形成结石。

2、女性

据统计,女性比男性发病率高3—4倍。很多女性不喜欢外出运动,活动量小,常有静坐习惯。这就使得胆囊收缩力下降,胆道开口处的括约肌功能失调,胆囊排空延缓、胆汁淤滞,更加易于繁殖。再者由于女性体内的作用,中年后的女性较男性更易发胖,血液及胆汁中胆固醇含量高。

3、多次生育

妇女妊娠以后,体内各种代谢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为怀孕、分娩和哺乳做好准备,母体内胆固醇含量明显升高,脂肪合成快。这当然给胎儿带来了好处,但也相应地造成了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即胆固醇高引起胆石症。

4、年纪渐长

人过40岁就逐渐走向衰老,机体出现较大的变化,这种时候就要定期体检,有不适要去诊断,利用内窥镜摄像机找到不适的原因,如体力活动减少,休息时间增加。脂肪代谢合成,人体开始发胖,胆囊功能减弱,胆道蠕动减少,胆汁滞留。这些众多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就容易诱发胆囊炎和胆石症。

对医疗领域的创新提出了3点建议

医疗器械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动力,也是支撑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医疗行业已成为世界发展快的产业之一,创新产品也不断的涌现,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焦点领域和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

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对医疗领域的创新提出了3点建议。

1、做好示范应用。这种示范就是把用户(即医疗机构)和制造商(即生产企业)做一个结合,协会过去也通过产学结合促协调交流,推动产业发展,形成示范应用、临床评价、技术创新和辅助推广的循环。

2、医疗器械的创新要从4个方位入手:一是要从医生需求的入手,了解临床的需求;二是要从病人家属的需求入手,特别是多发病、疑难病,跟他们座谈交流,寻求创新的方向和突破点;三是从进口医疗器械入手,寻找替代的机会,加强内窥镜摄像机等创新设备的发展;四是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

3、要加强医、研、企的协同。“医”就是医疗机构,“研”就是研发单位,“企”就是企业。重要的是要发挥医生这个非常关键的生产力的作用,因为医生既了解患者的需求,又熟悉医疗技术,也是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枢纽。有很多医生也有技术发明,通过他们进行转化也是比较根本的创新。

老人总是关节疼痛是怎么回事?

常言道,“人老腿先老,腿老在关节”,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关节疼痛的症状。要知道关节疼痛不仅仅影响老人的出行问题,而且对老人的身体健康也是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因此老人要多加注意关节的保养。生活中很多老人总是出现关节疼痛是怎么回事呢?老人关节疼痛是怎么办呢?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为您解答。

老人总是关节疼痛是怎么回事?

1、骨刺

骨刺型膝关节疼痛,关节因种种原因造成软骨的磨损、破坏,并促成骨头本身的修补、硬化与增生,形成骨刺,这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重要方面。如果遇到关节疼痛这种情况,首先要做到尽可能地保暖,可以采用一些热敷的办法。其次就是降低患者的运动量,让疼痛的关节适当的休息。

2、关节滑膜炎

由于外伤或过度劳损等因素损伤关节滑膜后会产生大量积液,使关节内压力增高,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并有摩擦发涩的声响。

3、软骨损伤

主要是膝关节的半月板损伤,当膝关节微屈时,如果突然过度内旋伸膝或外旋伸膝(例如踢足球运动中,弯小腿转身踢球的动作),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损伤会有明显的膝部撕裂感,随即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走路跛行、关节活动时有弹响。

4、关节炎

老年人膝盖疼一般常见的关节炎,由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等关节炎症都会有关节疼痛的表现。尤其在秋天,冷暖交替之际,低温或巨大的温差会导致肌肉和血管收缩,引起关节疼痛。

5、骨质疏松

由骨质疏松引起的骨关节疼痛多发生在胸椎和腰椎关节。这是因为人们在患了骨质疏松以后,其胸椎和腰椎的骨小梁会发生萎缩,导致椎体和椎关节变形,从而引起疼痛。这种疼痛可向腰背部的肌肉扩散。

老人关节疼痛怎么办?

1、为关节“减负”

肥胖者患双膝关节炎的危险性比正常体重者高18倍,但只要保持正常的体重的话,就可以将关节炎的发病率降低很多。因此在平时的的生活中,须要注意控制体重,对于一些含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应该尽量少摄取。

2、注意劳逸结合

3、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

有一些患者是由于精神受刺激,过度悲伤,心情压抑等而诱发本病的。而在患了本病之后,情绪的波动又往往使病情加重。

4、适量运动

5、及时去检查,现在的内窥镜摄像机技术已经很发达了,及早检查及早诊断。

胃内异物在临床上很常见

内窥镜摄像机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现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变化也可以通过微型摄像机传送并记录高分辨率色彩图像,以便临床医生进行病情分析,确定合理的方案。利用内窥镜还可以进行手术以及采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等。

内窥镜技术在医学临床上刚刚起步,主要的诊断集中在消化道病方面。食道、胃、十二指肠及大肠疾患在消化道系统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利用胃肠内窥镜进行诊断及实施一些手术,近年来已经越来越多地开展起来。

医用内窥镜在医学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熟练的运用内窥镜技术可以提高临床病的诊断率和效果;手术可以大大降低对机体的损伤,加速患病的康复;用内窥镜取食道异物操作简单直观,对机体基本无损伤,成功率高,术后恢复时间短,预后良好,是食道异物方法。

酒精毫无疑问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

如今吹嘘举杯有益的文章数不胜数,但其真实性有待证实。“一天一杯酒,活到九十九”,喜欢饮酒的人大都会这样说。人们似乎十分热衷于寻找酒精益于健康的证据。有很多人认为,只要控制摄入量,酒精会对人体大有裨益。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说法多半对半错。

近600项实验数据,证明了饮酒的多种危害;研究者们表示,饮酒或许有少数益处,但这不足以弥补其诱发的癌症、身体损伤等造成的危害,常饮酒的人要注意体检,及时内窥镜摄像机发现,早诊断。

研究表明,全球每年因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而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280万。啤酒、葡萄酒以及其他酒类饮料中含有的化学成分与死因关系很大,在15岁至49岁的死者群体中有百分之十的案例与这些化学成分有极强的相关性。事实上,酒精正是该年龄段群体中大的死亡诱因。对于50岁以上的群体,与酒精相关的主要死因则是癌症。

结论十分明了,酒精毫无疑问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解决方法也很简单,提高酒水税收,减少儿童与酒水接触的机会等。

南京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发现,多年来世界几大酒类厂商都竞相以“适量饮酒有益健康”为卖点,大肆销售昂贵的酒水饮料,人为赋予这些酒水饮料有益健康的功效。然而,这些营销手段都未提及酒精对人体的危害,而且人们的集体意识中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

“全球约超过四分之一(约14亿)成年人缺乏锻炼!”这是世卫组织近期发布的一项研究数据。而锻炼不足将导致心血管病、糖尿病、痴呆症、肥胖症以及一些癌症的病风险增加,发现了自己身体的不适也一定要去诊断,现在的内窥镜摄像机已经很普及了。同样,也鼓励人们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并积极参加体育和娱乐活动。

根据《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

别再说自己“没时间”、“没兴趣”、“太累”,从现在开始,积极健身防病,加入锻炼一族。怎样健身才靠谱?哪种项目更适合?如何制订健身计划?在全民健身成为风尚,科学健身需求日益增长之时,南京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准备了一份科学健身攻略,快来测测你的锻炼足够了吗?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

目前,世卫组织的建议是,人们每周至少从事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如快走、慢跑、慢的游泳、娱乐性的打球等),或75分钟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如快步、越野滑雪、比赛性质的打球等),低于这个标准的即被认为是身体活动不足。

这150分钟应该如何科学分配呢?先别被数字愁到!150分钟可以分配到每天运动30分钟,这30分钟可以连续进行,也可以分段进行,但是每次不能少于10分钟。

其中,有氧运动以每周3-5次为宜,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等;力量练习以每周3次或隔天一次为宜,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柔韧练习可以每天都做。运动也要注意“搭配”,好的运动强度,以每次运动后略微有点累为宜。

上班族容易出现颈肩腰背痛,徐凯提醒,要注意多做拉伸,多提高腰背部的肌肉力量,平时每坐1小时起来活动一下。上班族也可以试试八段锦一类的传统运动,只需要1㎡的地方就足够,在工位间、家中等随时都可以锻炼。

运动不是为了运动,而是为了健康。保证睡眠和营养的基础上锻炼,效率会高。

我们也看到,有的人明明工作很累了,还要去运动,殊不知会适得其反。因此,运动也要适度,并且讲究科学。尤其是老年人群,身体体能在下降,更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单纯腰部疼痛有可能是局部骨关节或软组织炎症,可一旦腿麻,那就说明是神经周围出现了问题

腰部酸痛,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发现大家往往并不在意,而当腿开始不知不觉麻木、没劲儿时,就有些慌张了。到就诊时患者也会发现,相比于那些单纯腰部疼痛者,伴有腿麻的患者受到的重视更多。这是为什么呢?

大脑通过脊髓神经将它的命令发出去。脊髓神经非常脆弱,有时坐姿不好,出现腿脚或是手臂麻木,就是神经受压缺血不能正常工作的表现。脊髓在人体内由脊柱来保护,而下肢的运动感觉神经,大多是由腰骶段神经根发出。若腰椎和骶椎的骨性结构或软组织结构有问题(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影响到了神经根,就会出现神经缺血,导致腰部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失神经改变,甚至会影响大小便。

简单的说,单纯腰部疼痛有可能是局部骨关节或软组织炎症,可一旦腿麻,那就说明是神经周围出现了问题,就该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早期发现,内窥镜摄像机可以解决。如果确诊是神经受压缺血,就需要避免牵拉,适当减少活动、搬运重物,注意弯腰的速度及下蹲的姿势。在站立或从事体力劳动时佩戴腰围,卧位或短期活动时摘掉,以免造成腰背部肌肉退化。在卧位或坐位休息时,要注意将髋部保持略微屈曲,将膝盖垫高,避免牵拉神经,以减少麻木并促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