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按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持续做好创新医疗器械申请审查、优先审核工作

针对当前医疗器械的临床服务需要与产业发展需求,以突破核心技术与研发重大产品为,加强医教研企多学科、跨行业协同创新,在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高层次医疗器械如内窥镜摄像机等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提升中医医疗器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填补医疗器械产品空白。

指导意见还提出多项保障措施,包括衔接有关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支持,支持建设一批医疗器械研究室、科技园区等。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送审稿)》已于2018年6月在司法部网站公开征求意见,今年有望正式发布。要抓紧对《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修订。落实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在总结上海、广东、天津三地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注册人制度试点范围。完善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开展注册法规宣贯培训。

持续优化审评审批流程,研究调整国产三类医疗器械和进口二类、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审评审批程序,逐步由医疗器械技术审评统一负责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事项。实施项目管理人制度。持续完善审评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推动建立全国医疗器械审评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对二类医疗器械审评标准和规范的统一。

持续鼓励气腹机等医疗器械研发创新,按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持续做好创新医疗器械申请审查、优先审核工作。完善临床急需的特殊医疗器械的审评审批制度。持续加强临床试验管理,修订《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完善高风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审批程序,加强临床试验监督抽查力度,探索建立医疗器械GCP检查员队伍。

主要有几点因素阻碍了医疗器械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市场的使用

由于农村地区相对贫穷,因此并没有充裕的资金购买价格高昂的医疗设备,而购置二手的医疗器械则成为农村市场的主要来源,这里存在一个风险就是不少的二手医疗器械都超出了服役期限,甚至有些医疗器械都超过了报废期,存在严重的隐患。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没有建立和健全完善的基层医疗诊疗机构,因此医疗器械产业在农村根本得不到释放,这也导致我国农村地区医疗器械简单、隐患大,连基础医用DR设备也没有普及到位,给农村地区的人们生命健康留下不小的隐患。

农村市场区别于城市的医疗机构,其受到资金、医疗技术以及消费群体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农村医疗机构中使用的医疗器械大多都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这主要有几点因素阻碍了医疗器械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市场的使用。

由于缺乏技术支持,因此很难保证医疗器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是完全符合标准和规范的,更别说内窥镜摄像机等创新设备了,而缺少维修及测试人员则对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在新医改的推行下,未来农村市场将获得较大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伴随着农村医疗网络的建设,医疗器械也将较大幅度的增长,而随着农村基础卫生医疗体系的完善,医疗器械在农村市场也将迎来扩容。

继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改革之后,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改革试点也将稳步推进

继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改革之后,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改革试点也将稳步推进。日前,全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部署了2019年五项工作,其中“强化创新,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要位置。会议提出,要积极推进创新医疗器械发展,扎实推进临床试验管理创新,稳步推进注册人制度试点。

我国医疗器械监管现行政策实行产品注册和生产许可“捆绑”的模式,医疗器械产品上市须由自己研发自己生产,委托生产只允许双方同时具备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才可以申请办理。

实施注册人制度是为产品注册和生产许可“松绑”,也就是说,允许器械“研发者”通过委托生产的方式“独自”进行产品注册,并对医疗器械设计开发、临床试验、生产制造、售后服务、产品召回等全生命周期产品质量承担全部责任。

作为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器械行业是人类健康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综合科学技术水平的体现,其发展状况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发展和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虽然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较大,国产化水平有待提高。

与药品研发动辄上亿元投入相比,医疗器械的创新研发成本要小得多。实施注册人制度有利于激发医疗器械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使其专注于产品研发;同时将生产委托给有资质和生产能力的企业进行,避免重复建设、资金浪费和设备闲置等问题,有利于发挥科研人员、科研机构研发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内窥镜摄像机等创新产品上市的步伐。

但也需要看到,注册人制度意味着医疗器械注册人所持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可以相互独立、分属“两地”;此外,注册人不仅可委托一家生产企业生产,还可以委托多家企业生产,这些都增加了监管的难度。目前,注册人普遍存在法律法规储备不足、质量管理体系不够系统、产品追溯意识淡薄等短板,对监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试点情况来看,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为研发单位松绑,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目前,已有医疗新产品通过技术审评。可以预见,随着2019年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的稳步推进,气腹机等医疗器械的成果转化将进一步,有助于打破了以往医疗器械注册“先建厂后注册”的固有模式,降低注册人的前期投入,便于注册人将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产品研发,激发医疗器械研发者的科研动力,推动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发展。

过去25年,中国是医疗事业进步幅度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医疗服务可及性和质量是全球进步幅度大的5个国家之一。5国中,中国进步幅度位列第三,前两名是马尔代夫和土耳其,第四、第五名是韩国和秘鲁。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明显进步;另一方面,帮助我们了解全球医疗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认清自己。我国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过去25年,中国是医疗事业进步幅度大的国家之一,一些经验值得世界学习。专家认为,巨大进步的背后是方方面面的努力。成绩固然可喜,但提高我国医疗服务水平仍任重道远。
医疗质量指数分值高,这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医疗服务可及性和质量好。

从世界医疗行业发展史来看,美国医疗卫生体制不是特好的,虽然医疗技术先进,但看病太贵,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很差。再加上失败的医疗政策和政党的斗争,美国民众承担着全球高的人均医疗支出。英国看病虽然不贵,但看病难、等待时间长,医疗服务效率很低。

利昂医疗发现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在2013年达到5.6%,在187个排名国家和地区中位列117位,不及美国的零头,也不到欧洲一些国家的一半,但投入效果却远超过欧美。可以想见,这样的进步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努力。多位专家共同分析了我国医疗事业飞速进步背后的原因。

在32种可防可治病中,中国在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等乙类传染病,以及呼吸系统病方面,医疗质量指数得分高。从2003年抗击“非典”后,国家和公众都开始重视公共卫生问题,科研组织、行业机构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到了2009年,我国应对传染病的经验已很丰富,反应迅速,取得极大胜利。与此同时,我国还在攻克乙肝、肺结核等传染病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另外内窥镜摄像机有了很好的成绩。针对呼吸病,20多年来,我国在呼吸系统病方面取得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非典”后,陆续设立发热门诊,流感疫苗接种率明显提高,这些举措非常利于呼吸系统病的防控。

完善的风险管理是实现医疗器械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2003版相比,ISO13485:2016《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让人印象深刻的变化之一是加强了风险管理的要求,不仅对医疗器械产品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实施风险管理,而且明确了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实施风险管理的要求,提出“应用基于风险的方法控制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适当过程”(4.1.2b)。在采购过程及外部供方控制、软件确认、培训策划、反馈信息收集等条款中也均提到风险的识别及管理控制,进一步扩展了风险管理的应用范围。

风险管理如此重要,又如此有难度,那医械企业应怎样操作以保证风险管理发挥其效益呢?本文从以下六点着手,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参考:

1、普及全员思想意识

世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给全员树立风险管理理念,让大家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重要性。

2、取得管理层鼎力支持

根据帕累托法则的拓展,风险管理工作小组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赢得公司高管层的大力支持。回顾各企业成功推行某些理念、方法工具的过程,无一不是从上而下需要高管层的支持。

3、读透风险管理标准

风险管理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不同学科背景的人相互配合,涉及市场、临床、研发、技术、生产、质量、客服等各个环节的人员参与,并且这些小组成员需有风险管理的培训经历和各自领域丰富的工作经验。

4、执行文件规定

与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不合格管理程序、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等类似,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程序及其相关三层文件应有可执行性,可以作为企业日常开展工作的依据。风险管理文件的流程应与ISO14971相一致,并充分考虑企业产品的相关特性,科学制定严重度(S)和发生概率(O),合理分析风险/受益比,保证整个风险管理过程的规范性。同时,风险管理活动的所有相关记录,如会议纪要、历版文件、相关记录表单等,均应按QMS的相关规定保存。

5、结合具体产品分析

风险管理不是一纸空壳,而应切切实实运用到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质量控制、安装、临床反馈等环节中,成为产品的有力保障。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医械产品,或者同一企业也有不同的医械产品,像是气腹机内窥镜摄像机之类的。无菌、植入、体外诊断、定制式义齿或者无源、有源等,企业应做好产品的分类分析评价,将风险管理活动结合具体产品而展开,这样才会体现风险管理的效用,才会发挥风险管理对具体产品的价值。

6、整体推进

风险管理不是独立的体系,应将风险管理与企业其它的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与法律法规、与知识产权体系。如同很多公司正在推行的企业标准化工作一样,风险管理只有与其它体系融会贯通血脉相连,才会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落地实施,从而达到保证产品的目的。区别于ISO ISO9000:2015中风险的定义是“不确定性的影响”, ISO14971中风险的定义是“伤害发生的概率和该伤害严重度的组合”,所以在这些不同体系下,将ISO 14971风险管理体系与其它管理体系进行充分,企业可以将风险管理落地实施,并发挥出其效益,企业也会获得其更好的收益。

完善的风险管理是实现医疗器械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上对ISO 14971风险管理在企业实操中的一些心得,对企业相关人员有所启发,继而推行相关的改进活动,让风险管理的转盘转起来,让企业切实感受到风险管理的益处。

国内品牌不仅在创新上很有发展的前途,在价格上也占有很好的优势

内窥镜技术将会成为临床医学技术的主流。如,胶囊式内窥镜将向着功能多样化、智能化、特点化方向发展,传统内窥镜也将与新技术结合。随着医用内窥镜摄像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会继续利用目前的优势不断巩固自己的技术垄断地位。

我国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技术已成为代表医学发展的新方向,而内窥镜则是高科技学科的结合体,使用内窥镜以其创伤小、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等优势,备受医患双方的青睐。目前已经成为消化、呼吸、泌尿、耳鼻喉科等系统诊断不可缺少的工具。

我国的内窥镜技术发展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我国的内镜诊疗水平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国内品牌不仅在创新上很有发展的前途,在价格上也占有很好的优势。

国内企业也在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特点,加大联合,借助其综合研发能力,迅速突破难点,掌握关键技术。

在胶囊内窥镜、一次性内窥镜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为发展我国的内窥镜设备进行技术储备。

同时南京利昂医疗和医疗机构,通过其临床资源对技术不断进行改进和实践,并快速实现产业化,从而打破国外企业在内窥镜领域的地位,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提升竞争能力。

并不是所有医疗器械都是进口的好,有些国产产品质优价廉,是值得信赖的

目前在医疗器械招标采购方面存在很多乱象,已经限制了国产医疗器械的创新发展。有关部门应规范医疗器械招标采购市场,既让患者受惠,也让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国际上,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总量居世界三位。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已经比较庞大。不过整体来看,我国医疗器械科技创新水平依然比较落后,特别是高层次医疗器械市场基本上被国外垄断。这种情况有一定的客观原因,比如整个产业的底子薄、起步晚,在生产工艺、检验检测、审批监管等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和我们的政策不完善、执行不到位也有关。典型的就是招标定价环节存在诸多乱象。

招标的时间也比较乱,有的地方一年招一次,有的地方两年招一次,有的三年五年才招一次,企业难以应对。

医疗器械的招标定价也不统一,同样一个产品在省内各地区的价格不统一;一味的低价政策,先上市的原创产品定价低于后上市的跟进产品,严重影响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价格制定体系比较僵化,CPI在涨,人力成本也在涨,可招标价格连续几年不做调整;新进来的外省市产品可以定一个新的价格,而本省市原来的产品招标价不动。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国内国外产品同质不同价。不是所有国产医疗器械都比国外落后,比如内窥镜摄像机气腹机等,但是进口产品的定价几乎是国产产品的2倍,严重挫伤国产医疗器械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医疗器械是国家推动的健康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也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建议规范医疗器械招标采购市场,严格执行国家卫计委出台的招标采购政策,减少招标环节,统一定价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地、及时地调整定价,给企业留出一定利润空间,保证企业良性发展。

洋品牌一家独大的局面一旦形成,扭转过来就比较困难。国家应启动重大专项扶持国产医疗器械创新;企业创新也要与国际接轨。对于质量稳定的国产医疗器械,政府部门也应该通过招标采购、医保报销等手段引导提高使用率。医生也要及时推介,作为患者也应逐渐转变思想,并不是所有医疗器械都是进口的好,有些国产产品质优价廉,是值得信赖的。

从进口医疗器械入手,寻找替代的机会

医疗行业已成为世界发展快的产业之一,创新产品也不断的涌现,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焦点领域和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

医疗器械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动力,也是支撑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1、做好示范应用。这种示范就是把用户(即医疗机构)和制造商(即生产企业)做一个结合,协会过去也通过产学结合促协调交流,推动产业发展,形成示范应用、临床评价、技术创新和辅助推广的循环。

2、医疗器械的创新要从4个方位入手:一是要从医生需求的入手,了解临床的需求;二是要从病人家属的需求入手,特别是多发病、疑难病,跟他们座谈交流,寻求创新的方向和突破点;三是从进口医疗器械入手,寻找替代的机会,加强内窥镜摄像机气腹机等创新设备的发展;四是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

3、要加强医、研、企的协同。“医”就是医疗机构,“研”就是研发单位,“企”就是企业。重要的是要发挥医生这个非常关键的生产力的作用,因为医生既了解患者的需求,又熟悉医疗技术,也是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枢纽。有很多医生也有技术发明,通过他们进行转化也是比较根本的创新。

对于打算把美国作为出口目的地的中国医疗器械制造商们而言,挑战会更大

2019年将推出一个新审批路径,促医疗器械与现代接轨。

利昂医疗表示此次修正将主要集中在使用更新的类似器械比较、淘汰落后的老旧类似器械、改进510(k)性能标准评估途径等。

报告中提到FDA将推动使用更新的类似器械比较,希望推动医疗设备制造商能够在研究不超过10年的设备基础上开发新产品,并且将在其网站上公布那些已证明是通过与老旧设备实质等同而终获批的设备清单。

对于将要申请认证的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会带来更大挑战。

改革之后,出口难度增加是必然。不管是产品技术资料还是临床评价资料,因为产品只能参照新的,在对比资料方面相对比较难找,如果再去用以前老旧的数据做对比一定是很难通过了。

FDA的审批流程会卡得更严格,对于打算把美国作为出口目的地的中国医疗器械制造商们而言,挑战会更大。

中国大部分医疗器械制造商生产的基本是基础类或电子类器械,之前的产品只要性状达标就可以,如果改革之后标准提升,可能不仅要求性状,还得要求质量符合要求。

对于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而言,技术水平和国外仍存在差距。国外在高层次医疗器械的研发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有资金优势和品牌优势,技术先进、人才集中,垄断了不少关键技术。、

对些像内窥镜摄像机气腹机等有自己品牌性的产品。现在好多研发技术都是掌握在国外手里,中国好多电子类的医疗器械,连核心部件都生产不出来,有些企业就是组装公司,中国医疗器械未来的发展路径就是走高层次。

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速弥补国内创新速度和难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疗器械产业的快速壮大,在实行分类管理、强化企业责任、创新监管手段、推进社会共治、严惩违法行为等方面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相关部门启动了《条例》的修订工作,耗时6年反复研究、论证、修改。

我国医疗器械监管进入一个以分类管理为基础,以风险高低为依据,完善分类管理、加大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责任、强化日常监管、完善法律责任的新阶段。

利昂医疗统计,国家药监部门制修订《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条件和备案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9部、规范性文件40余项;发布《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等200余项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修订发布了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进一步优化整体框架,对上市时间长、产品成熟度高及风险可控的40种医疗器械降低管理类别,保障《条例》实施。

我国医疗器械研发制造企业通过技术合作,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速弥补国内创新速度和难度,生产出例如内窥镜摄像机等好的设备。改革开放40年来,国产高层次医学影像设备从无到有,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本土企业与国际企业同台竞技,打破了进口垄断局面。

伴随着民族医疗器械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大和创新能力的增强,高层次医疗器械技术突破和“进口替代”记录屡屡被刷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监管科学理念的深化落实、鼓励创新政策的细化落实,未来会有更多国产创新医疗器械能在注册获批后,尽快应用于临床,服务于患者,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