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共建,共赢的合作理念适用于中国的医疗改革

助力,共建,共赢的合作理念适用于中国的医疗改革。人命关天,提高医疗问诊的准确率是全民的福祉。在需求端,如果能够借助科技手段提早发现病症,及早些不仅能够大大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还能够增加患者存活的几率。

医疗资源存在供需矛盾,医疗行业信息化参差不齐,数据分散,医疗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医用DR等设备没有普及到位,就更别说医用冷光源等设备了。在没有办法改变供需矛盾、控制需求的前提下,只能用科技手段和互联网能力解决供需之间的矛盾,提升效率。

过去三十年,医疗改革依靠国家政府的推进实现了全民医保,全国卫生总费用个人支出比例在2015年降低到了百分之30以下。未来30年,在移动互联网主战场转移至产业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各行各业,医疗行业的改革也转向数字化,智能化。

在线挂号问诊,检查报告,电子,医疗支付,在线购药,诊疗卡等提高医疗的效率的方式有待深化,医保,新农合,商保等多种医疗保障方式有待挖掘,构建互联网医疗成为主题。

医疗服务行业的整体数字化转型需要很多基础性能力,包括技术和业务等多种内容,这些基础性能力或组件在支撑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十分重要,都需要长期研发投入。

今年4月,《关于促“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发布,呼应了业界呼吁已久的政策诉求。

健康中国2030的政策定调直接推动了万亿级市场的不断扩张,而促健康业务发展的若干意见也为大健康产业指明了方向,科学生活,健康管理,健康消费等一系列细分赛道不断涌现创业者的身影。

“互联网+医疗健康”一时间成为热门。

利字当头,免不了有人前赴后继。医疗改革也不是靠重金就能砸出效果,医改之路行进了三十多年,随着产业的垂直与细化,医疗体系升级箭在弦上。

未来的互联网就是在云端用人工智能去处理大数据,挖掘流程中的线上信息化,数字化以及互联网化的能力,依据医学技术设定分级诊疗报销比例,限制横行,保证医生多点执业多劳多得,病人结合自身支付能力在医保基础上自主选择医生就医。

医疗个体与企业技术能力与数据协同能力成为制约医改的新难题

1985年常被称为中国医改的元年,历经三十三年,中国医改历经“只给政策不给钱”、“开闸放水重金投入”、“利益角逐供需难平衡”,再到如今人工智能赋能,产业互联,医改开启了数字时代。

历史不能给我们每一个问题的答案,但能够帮助我们看清所处的时代。医疗改革,任重道远。

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起草的《关于卫生工作改革政策问题的报告》,放权让利,扩大自主权,放开搞活,提效率和效益。

2003年人们开始关注国家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也由此拉开了长达十五年的医疗体制改革的序幕。

“看病难,看病贵”是悬在中国老百姓头上多年的两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社会各界也是纷纷建言献策,推动医疗改革的发展。

砸下重金的医疗改革的确取得了一些成效,实现了全民医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也建立了基本的药制度,提高内窥镜摄像机气腹机等创新设备的利用率,改变了过去因经费紧张出现的“以药养医”和“科室承包”的医疗乱象。

2005年到2015年10年间,中国有470万医学生毕业,但医生总数只增加了75万,人才流失严重。

中国医生群体也呈现老龄化,25-34岁的青年医生比例从百分之31.3降低至百分之22.6,60岁以上的医生比例从百分之2.5增加至百分之11.6。医患关系紧张,医生,护士等从业人员薪资水平低,工作压力大等种种原因导致近几年从医人员断崖式下跌。

从医面临的生存压力和社会压力日趋加大,除了面临人才流失,还有经济营收,资源竞争,医疗水平提升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公立以事业编制,科研课题,学术地位和行政资源等多重体制绑定了核心的医疗资源,还能够以充裕的现金流优先级激励医务人员,升级医疗设施,同时吸引更多病人来看病,再次创收。

可是过度集中的资源却导致老百姓看病更难,更贵。另一方面,民营学科发展受阻,从业人员缺,没有病人看病,长期处于边缘化,强者愈强。

国家为了这一现象,相继推出了“多点执业”、“分级诊疗”等改革办法,希望通过打通医生人力资源的流动性来破除民营的发展瓶颈,可效果也是“治标不治本”。推动医学研究的进步不仅需要依靠人才,更需要资源数据的共享,科技成果的互通。

医疗个体与企业技术能力与数据协同能力成为制约医改的新难题。

我国的医疗器械高层次品牌正在起步

要狠抓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处理得非常好,降低故障发生率,提高产品的性能,生产出如内窥镜摄像机等应用率高的设备,加强研发缩小与国际水平直接的差距。另外,加大本土品牌如南京利昂医疗等厂家宣传,提高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赖度。

进口医疗器械产品近几年进入中国市场逐年增多,而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医疗器械高层次品牌正在起步。

主要国内的医疗器械科研技术没有达到国际化水平,这也严重阻碍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医疗机构过度依赖并信任价格昂贵的进口医疗器械,也导致了患者在检查等费用上不断攀升,进口医疗器械与药品一样,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近几年,关于进口医疗器械设备出现故障等质量问题也是屡见不鲜。

由悬吊DR来看国产医械的创新

创新服务是国内企业本土化优势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同国际医疗巨头同台竞技的关键所在。短期来看,差异化优势能够适度强化企业竞争实力,但要提升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地位,发展的路还非常漫长,需要每一个企业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面对医疗设备市场被国外大企业占领的局面,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自主研发出悬吊DR

凭借精美的外观造型、稳定的产品质量、低剂量的成像以及人性化的产品设计,聚焦行业目光,再一次证明了南京利昂在创新研发方面不断进取的决心和雄心。

在新医改和城镇化这些新的战略背景下,下一个巨大的市场呈现在行业面前。

谁能创新突破,谁将带领市场。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操作技师严重缺乏、资金缺乏、临床需求差异大等情况下,企业的研发面临的不单是技术的挑战,更是系统整合、系统创新的挑战。

医疗器械行业企业只有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研发稳定性高、耐用度高、临床应用广泛的产品来强化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化的竞争中加强市场对于国内医疗器械的信赖、认可和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