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的超范围使用有争议,也缺乏足够的关注

在各种使用不当的情况中,医疗器械的超范围使用有争议,也缺乏足够的关注。

一、超范围使用的现状分析

医疗器械超范围使用,是指医疗器械使用行为超出了医疗器械注册的“产品适用范围”。这个“范围”界定了该医疗器械的适用范围、适用人群及适用场所等。

1.医疗器械的超适用范围使用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要求,医疗器械在注册时均标有明确的适用范围,但在实际应用中却经常出现超出适用范围使用的情况。

2.医疗器械的超适用人群使用

医疗器械应有明确的适用人群和禁忌人群。

3.医疗器械的超适用场所使用

不仅大型医用DR,如气腹机等医疗器械都有一定的使用环境标准,以满足既定的温湿度、通风、电磁环境、辐射防护等要求。

二、超范围使用的“是”与“非”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使用不当情况,医疗器械的超范围使用常发生于经验较丰富的医务人员,且多数情况对超范围使用知情,有些甚至是在具体临床实践中根据已掌握的经验和技能对现有诊疗手段的“反思”和探索过程。

超说明书用药并不等同于不合理用药,但是不合理用药常以超说明书用药为表现形式。

相比药品的超说明书用药,医疗器械的超范围使用更加复杂,投入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他山之石”在医疗器械监管方面可以借鉴。比如,可参考药品制定相关产品超说明书使用的专家共识;为防止医患信息不对称,超范围使用时签订患者知情同意书;借鉴合理用药系统,建立医疗器械合理使用监管系统;改进监测报告系统功能,增加风险预警功能,提高报告质量等。

三、超范围使用对技术审评的启示

医疗器械超范围使用风险不仅仅在监管方面,对技术审评环节也有一些启示。为更好地控制风险,还应关注以下问题:①产品风险分析应尽量涵盖材质、设计、流通、储存,以及临床使用各个环节;②生产企业应掌握产品的临床使用情况,对于临床出现新的使用方法或预期目的,如予以支持应及时报备变更相关产品注册资料,如不予支持则应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③产品说明书对临床使用中的警示还需进一步完善,比如输卵管导管产品应提示使用后对产品完整性进行检查等;④相关标准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例如输卵管导管的标准中可进一步明确分类,对用于造影的产品在断裂力等技术指标上分别明确低值。

总之,医疗器械超范围使用防不胜防,在某些特定领域也有存在的合理空间。然而,医疗器械相关法规并无明确界定。为更好地防范不良事件发生,还需生产企业、监管部门、临床使用单位建立更完善的沟通机制,制定相关产品超范围使用的专家共识,完善风险分析并合理评估剩余风险,大程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医疗器械的服务模式都在加速创新变革

随着医疗器械市场容量的扩张,市场需求及资本方面的利好,医疗器械领域还获得了系列政策的强大支撑力。

在创新方面,将高性能医疗器械为医疗器械创新注入了巨大能量。

规范性政策的落地稳定了市场秩序,创新性政策的出台鼓励着国产设备的创新与突破。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遇到过无数的困难与挑战,当前的成绩得来不易。

为了把售后服务做好,利昂做了大量工作,在国产医用dr医用监视器方面均有建树。

过去,由于我国经济处于较低水平,资金一直是横亘在医疗器械面前的拦路虎。如今,我国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等各方面实力均有了较大的进步,资金紧缺这一短板也逐渐被弥补。相对的,创新力将成为医疗器械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在资本、政策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新一代智能技术正在推动着医疗器械走向智能化、精益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无论是产业链,还是服务模式都在加速创新变革。新型的医疗模式逐渐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医疗器械需要一个相对长久的积累过程

医疗器械需要一个相对长久的积累过程,而且产品终是要用在人体上,一定要可靠、稳定。医疗器械的研发环节不仅包括从前期的技术研发到产品实现,再到临床试验和上市前的审评,还包括上市后使用过程中的临床评价,此后还要再反馈到研发环节继而打磨产品。

我国有7.7万余条各种医疗器械注册证、3.7万医疗器械备案凭证,涵盖的范围之广、种类之多,在整个医疗领域之中显得尤其突出。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目前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基础。

无论从研究水平、人才集聚,还是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企业的关注和成果转化,以及社会资本的介入,中国医疗器械正迎来一个更好的发展时期有这样大的发展,才可能有大的收获。

据南京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的了解,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医疗器械的二大市场,医用DR设备、气腹机等都得到了一致的赞誉,且每年以百分之十左右的比例在扩增。同时,医疗器械种类繁多,跨度也是大的。


以内窥镜摄像机为列产业技术的创新是医学创新的载体

内窥镜摄像机一开始就是为了兼顾减小创伤又能完成治疗而诞生的,这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医学专家的需求在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内窥镜作为医疗工具,其实就是医生的手和眼的延伸,医生借助内窥镜可以通过很小的创口进入体内,直达病灶部位。同时将病灶的影像通过光学放大,再经过数字化处理,呈现出大而清晰的影像。

常说产业技术的创新是医学创新的载体,内窥镜的发展就是很典型例子,手术要进步就离不开产品迭代,医生的技术会通过使用产品能提高,医生在使用的基础上有新的想法,厂商就负责满足需求。这种互动形成了行业和医疗的螺旋式发展,这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手术过程中需要手术器械更得心应手、视野更加清晰,更容易去完成手术,手术效果与术后康复才能更理想。我们的产品就需要根据这些需求不断创新。

内窥镜一开始初使用的是卤素光源,现在已经变成了医用冷光源,目的就是避免体内组织因为受热过度造成热损伤。所有技术的迭代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