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国产医疗器械公司将受益于这一基层市场放量的进程

针对当前医疗器械的临床服务需要与产业发展需求,以突破核心技术与研发重大产品,加强医教研企多学科、跨行业协同创新,在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高层次医疗器械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提升医疗器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填补医疗器械产品空白。

受到供给端产品多样性、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医生不足等因素影响,长期以来,我国骨科医疗器械行业增速一直慢于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增速。

但2018上半年,医疗器械公司开始显露业绩增长提速迹象,这与城市进口替代和基层市场放量有密切关系。

城市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分为城镇职工医保与城镇居民医保两类。相比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缴费与报销额度相对较低。2016年以后,随着全国医保体系覆盖人群的增加,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激增。在城市医保控费压力下,未来,价格低廉的好的国产医疗器械有望实现城市市场的部分进口替代。

从国内供给侧角度而言,国产医疗器械的整体发展也为城市医疗器械市场的进口替代提供了可能。近年来,随着国内创新氛围的提升,南京利昂医疗为首的医疗器械公司完成初始资本积累后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国产医疗器械的上市数量与质量都有所提升。国产医疗器械已经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

此外,国产气腹机等医疗器械近期在高层次市场也出现增长,这一方面源于国内医疗器械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与当前严格控制的医保报销政策有关。未来,国产医疗器械凭借优异的性价比将更加受到青睐。

预计,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国产医疗器械公司将受益于这一基层市场放量的进程。

继续推进建设国家医疗器械检查员队伍,指导地方建立专职检查员队伍

配合做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工作,适时对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进行相应调整,着重对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条款进行修订,落实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和法律责任。发布《医疗器械进口代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进口医疗器械的全生命周期监管。研究调整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分类分级管理规定中的相关规定。研究制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的责任清单、年度自查报告要点,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

开展形势分析,组织多部门参与医疗器械风险评估会商,将日常检查、飞行检查、监督抽检、案件查办、不良事件监测、产品召回、舆情监测、投诉举报等多维度数据纳入分析并评估风险,明确医疗器械监管的目标、环节、品种、区域,不断提高风险信息分析评估、研判、协调联动和科学决策水平。加强召回工作管理,落实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

各省(区、市)局要制订年度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督促生产企业落实产品全生命周期主体责任,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情况进行自查并按照规定提交自查报告。将上市许可持有人建立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制度、配备机构和人员、开展监测和评价工作情况作为监督检查内容之一。聚焦高风险医疗器械。开展飞行检查,督查省(区、市)局落实日常监管职责。继续开展境外检查,进一步扩大境外企业生产现场核查规模,逐步扩大品种覆盖面,加强进口产品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专项检查、标签标识说明书专项检查。强化对区域、企业、产品的风险排查和管控。加大生产环节案件查办力度。

各省(区、市)局要指导督促市县市场监管部门制订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年度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监督经营使用单位严格实施医疗器械经营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质量管理规范等规章制度,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自查和报告。强化网络交易监管,组织开展医疗器械清网行动。强化医疗器械网络监测处置工作责任,进一步落实网络第三方平台主体责任和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对经营使用环节案件查办的业务指导,严惩违法违规经营使用医疗器械行为。

制定出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指南等配套指导原则,指导各级监管部门、持有人、经营使用单位按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完善监测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建设。督促持有人注册成为监测信息系统用户,主动维护其用户和产品信息,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持续跟踪和处理监测信息。做好监测风险评价处置,研究建立不良事件监测信息交流工作程序,丰富风险交流手段,督促各省(区、市)局及时采取不良事件风险控制措施。

继续加强抽检工作的组织领导,组织修订《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抽查检验管理规定》。组织做好2019年医疗器械监督抽检工作。各省(区、市)局要深化对抽检数据的分析,结合日常监管情况,对通过抽检发现的质量风险点进行总结归纳和科学研判,及时掌握产品质量趋势,有针对性地做好后续监管工作。对省级抽检结果、不合格产品召回信息、后续处置情况设置专栏向社会公示,并及时报送至国家医疗器械抽检系统。

建立监管风险会商机制,定期开展风险会商,增强监管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利昂医疗表示同时也要理顺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办工作机制,在生产环节,进一步优化完善生产企业飞行检查检查结果判定原则和信息发布的方式方法,落实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夯实省(区、市)局监管责任;在经营使用环节,建立国家局指导、省(区、市)局督导、市县市场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的工作机制。做好行刑衔接。做好违法产品的追查管控和处置。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协调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继续推进建设国家医疗器械检查员队伍,指导地方建立专职检查员队伍。创新培训方式,加强省(区、市)局和市县监管部门监管人员培训。加强监管信息化建设,推进医疗器械生产监管平台建设,构建医疗器械大数据监管平台。推进网络交易监测平台(三期)建设,提升网络监测水平。进一步完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系统,推进医疗器械监管平台整合,逐步实现智慧监管。

进一步深化与行业协会、学会、高等院校等的合作,研究建立通过行业协会规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合作机制。鼓励行业协会开展生产经营企业规范化示范试点。通过协会加强对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等行政相对人的培训,提升行业自律意识。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智库作用。组织研究追溯体系等监管科学课题,提升监管水平。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推进社会共治。

继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提升监管国际化水平,提高国产DR等国产设备的质量。落实IMDRF工作成果,加强国际法规研究,吸纳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加以转化应用。推进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交换工作机制,促风险预警信息国际交流。加大AHWP工作参与力度,在亚洲法规协调领域发挥作用。

加强双边多边交流,提升我国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持续优化审评审批流程,研究调整国产第三类医疗器械和进口二类、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审评审批程序,逐步由医疗器械技术审评统一负责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事项。实施项目管理人制度。持续完善审评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推动建立全国医疗器械审评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对二类医疗器械审评标准和规范的统一。持续鼓励医用冷光源等医疗器械研发创新,按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持续做好创新医疗器械申请审查、优先审核工作。完善临床急需的特殊医疗器械的审评审批制度。持续加强临床试验管理,修订《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完善高风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审批程序,加强临床试验监督抽查力度,探索建立医疗器械GCP检查员队伍。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送审稿)》已于2018年6月在司法部网站公开征求意见,今年有望正式发布。要抓紧对《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修订。落实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在总结上海、广东、天津三地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注册人制度试点范围。完善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开展注册法规宣贯培训。

提升医疗器械标准,加强医疗器械标准体系研究,继续实施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计划,开展100项左右医疗器械标准制修订,扩大国际标准合作与交流,参与国际医疗器械监管机构论坛(IMDRF)国际标准研究工作组相关工作。提升分类管理科学化水平,继续推进新分类目录实施,研究发布《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动态调整工作程序》。组织研究制定命名术语指南实施指导意见,逐步规范各领域医疗器械产品通用名称。

加强监管科学体系建设,组织相关单位开展药械组合、人工智能、真实世界数据应用等一批监管科学项目研究。加强与学会、协会等机构的合作,继续关注和深入研究医疗等国内外新产品、新技术、新动态。建立工作机制,早期介入、指导、全程服务,为优势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审评技术支撑。继续推动我国提出的“医疗器械临床评价”和“更新IMDRF成员认可国际标准清单”两个新工作项目的研究。加强中国在亚洲医疗器械法规协调组织(AHWP)中的话语权,加强双边多边交流,提升我国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完成电子提交和审评审批统一网上申报平台建设,开展医疗器械注册电子证照试点工作,在“两品一械”中首先试点发放电子注册证。进一步提升医疗器械注册数据质量,持续跟踪各省(区、市)局上报国产气腹机等二类医疗器械注册数据和第类医疗器械备案数据的情况,组织开展一类医疗器械备案情况清理规范专项行动。推进医疗器械品种档案建设,联通国家局和省(区、市)局的数据,让大数据更好地服务于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工作全环节,同时优化公共服务。

各省(区、市)局要切实加强医疗器械注册管理队伍建设,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路径培训,提升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人员水平。各直属单位要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医疗器械注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加强信息与技术,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开启高层次医疗装备制造共融互动的新篇章

我国放疗装备的百万人口配置仅为世卫组织推荐的一半。

我国平均1分钟就有7个人新诊断为癌症,每分钟有5个人死于癌症。

2018年10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8-2020年全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提出,到2020年底,全国规划新增配置大型放疗装备1500台。

即便如此,加上现有的近2000台,2020年我国放疗装备配置数只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台/百万人口的平均水平。

高层次如内窥镜摄像机等医疗装备的研制,不仅要看技术水平,装备制造的水平也很重要,要求设备的精度非常高,因此对所有零件的精度要求就很高。

为了让更多需要放疗的患者及时,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认为,应逐渐掌握核心技术,降低设备成本,解决放疗可及性不足的问题。

开展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加强信息与技术,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开启高层次医疗装备制造共融互动的新篇章。

希望把好的产品中国化、本地化并努力实现国产化,质量不降低,价格降下来,让更多的患者能用上好的诊疗设备。

放疗是一种特殊的技术,其背后需要的不仅仅是先进设备,更需要技术团队的支撑。希望中国在引进高层次医疗设备、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同时,还要注重相关人才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推动放疗技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