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多少酒,喝多长时间,会造成肝脏病?

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2018年酒精与健康全球状况报告》,介绍了世界各地酒精消费和酒精导致的病负担情况。在这份报告中,中国被“点名批评”,成了反面教材。因为在全球范围内饮酒普遍下降的大趋势下,中国不降反升。报告中指出,中国人均酒精消费量增加,戒酒率下降。中国人均酒精消费量在2005年、2010年和2016年分别为4.1升、7.1升和7.2升,增幅百分之76。中国终身戒酒率从2005年的百分之50.9下降到2016年的百分之42.1。

酒精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是多方面的,先是对肝脏的损害。推杯换盏中,一种病——酒精性肝病可能正在悄悄地在摧残着你的身体。

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无酒不成席。人们还常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但是饮酒过量对人体健康不利,其毒性作用可累及全身主要脏器,对肝脏的影响尤其大。早期检查中,腹腔镜摄像机起了很大的作用。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在西方国家,酒精中毒是百分之80肝硬化的原因,我国近年也有明显增加趋势。

许多人都知道喝酒伤肝,但对于它的危害性却认识不足。很多人轻描淡写地说,烂醉之后除了头疼、胃疼,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不碍大事。殊不知,除了急性酒精中毒以外,酒精损害肝脏是个慢性的过程,它是按照“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三部曲井井有条地在向你开战。

酒精性肝病早期常常没有临床症状,容易被忽略,当出现恶心、呕吐、黄疸等临床表现时常常显示已经有比较重的肝损伤。长期酗酒可以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并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造成肝功能衰竭。

利昂医疗就替大家解答喝多少酒,喝多长时间,会造成肝脏病?

各种酒都有不同含量的酒精,酒精进入人体后只有百分之10自肠胃排出,百分之90则在肝脏中代谢。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进入肝细胞后经氧化为乙醛。乙醇和乙醛都具有直接刺激、损害肝细胞的毒性作用,能使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甚至坏死。酒精性肝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饮酒量、饮酒年限、性别、遗传、营养、乙型和丙型肝炎等有关。

目前多数研究认为,连续5年以上每天摄入酒精超过40克,有百分之48的人会患上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每日摄入80—100克酒精时,酒精性肝病的危险性增加5倍;每日摄入超过160克则增加25倍;如果持续饮酒8年,每日平均消耗酒精227克,则百分之33嗜酒者会发生酒精性肝炎,百分之14发生酒精性肝硬化。而且一次大量饮用的危险性比小量分次饮用大。

在腹泻急性发作期,这个时候重要的是维持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腹泻问题可大可小,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发现在世卫组织官网公布的全球5690万例死亡中,前十位死亡原因中,腹泻榜上有名。当腹泻发生时,首要任务是止泻并预防身体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诱发并发症。进入平缓期时,就要注重身体了,一旦发生严重的腹泻就要及时去就诊,必要时会用到内窥镜摄像机等设备。腹泻比较常见,以婴幼儿为主。而一些成年人也常因“吃错东西”导致拉肚子。出现持续腹泻时,切不可大意,应及时就诊,并注意合适的饮食方式。

近日急诊室腹泻的病例比较普遍,小孩、成年人都有,患病群体以婴幼儿为主。值得注意的是,拉肚子本身并不致命,但这种症状引起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却会致命。

在腹泻中,婴幼儿的抵抗力较弱,不加注意容易脱水。据了解,当体液丢失超过体重的百分之10,就会出现重度脱水,孩子会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皮肤弹性极差,嘴唇明显干燥,前囟和眼窝明显凹陷,手脚发凉或发绀,尿量少或无,脉搏明显增快而且减弱,血压降低甚至休克。

对付脱水,常见的办法是多喝水,WHO推荐口服补液盐III,用250毫升温水冲开,让孩子少量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孩子说口干才喝。

除了预防脱水,还要预防电解质紊乱。

腹泻问题可大可小,尤其是婴幼儿发生秋季腹泻时,不可大意,应及时就医。

当腹泻出现时,居家的护理和照料显得尤其重要。

对于轻度脱水的病人,可以采取多喝水或者口服补液盐等方式进行补水。

平时均衡饮食、健康状况良好的人,遇到腹泻情况短期(3~5天)清淡饮食并不会导致营养失衡。不过,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腹泻,都需要掌握合理方法。

在腹泻急性发作期,这个时候重要的是维持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可以适当服用补液盐。饮食上多喝水喝粥,减少油炸食品摄入。急性腹泻常伴随有炎症,这时候肠壁通透性增大,如果食用高蛋白食物如虾、蟹、蛋等容易增加致敏的风险,如果摄入油煎、油炸类含脂肪量高的食品也会加重腹泻症状。

顺应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趋势,培育本土的龙头企业制衡垄断

一直以来,我国在新型医疗器械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产品大多附加值较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疗器械企业很可能即将面临大洗牌的局面。在医疗器械领域,一些重大高层次诊疗设备一直依赖进口。核心部件技术无法掌握,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升级的难关之一。

国家出台和落实相关政策法规以根本性地扭转这一局面已经刻不容缓,其核心是鼓励和支持民族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掌握核心的医疗技术,将内窥镜摄像机气腹机等出口国外,并且开始全球化的进程。随着国家《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的开展,医疗器械行业空间大增,在“十二五”期间在若干高层次产品上将取得突破,从此改变医疗器械产品依赖进口的状况。

国内高层次设备制备需求呈现饱和趋势,高层次医疗器械需求增幅放缓。而在“医改”的背景下,农村市场也成为了跨国公司试图争抢的潜力市场,跨国公司为巩固和扩张其在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市场份额,正在积极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本地化研发等手段向中低端市场渗透。

近五年来全国医疗机构数目的稳步增长,而且这种趋势的具有一定稳定性,未来几年将带来大量的医疗基础设施投入,医疗器械和器具作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必然会受益于整个行业扩容所带来的利好,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也将显著受益。

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分析,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将向更高科技的方向发展,更智能化,应用其他学科领域的数字技术,如今生物智能以及机器人智能发展有很大的突破,我国也将在未来的医疗器械中加入高科技的因素。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应准确把握行业竞争的现状特点,顺应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趋势,培育本土的龙头企业制衡垄断,尽快合理转变生产格局,瞄准产品发展的潜力方向,实现医疗器械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为成为高层次医疗器械的强国蓄力。

医疗行业遇到转型升级的瓶颈

医疗器械仍然保持涨幅,目前,医疗行业遇到转型升级的瓶颈,对投资者而言,医疗器械的崛起会不会是昙花一现?

医疗器械的走强主要是消息面的刺激。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查处一起无证经营医疗器械案,很多人认为对行业会产生影响,但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认为恰好相反,这样的案例报道出来,可以让监管部门重视,出台更加规范的行业准则,从一定角度来看,也可以使国内的生产厂商更重视仪器的质量,目前,我国的医疗器械多数依靠进口,假如国内的医疗器械生产商加强技术开发能力,开发出气腹机等具有自己独创专利的设备,那么传统医疗器械将会受到遏制,整个进口替代效应会逐渐蔓延。所以,医疗器械行业具有二次爆发的机会。

在医疗器械类公司中南京利昂医疗等相关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值得关注。对于致力于技术突破的公司,值得关注。

如何推动本土企业自主研发中高层次产品也成为一大挑战

进口医疗器械产品近几年进入中国市场逐年增多,而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医疗器械高层次品牌极少,因此,不论是普通器械还是高层次器械,我国器械企业在国内市场中并没有话语权。

我国医疗器械采购招标政策执行不严,在实际招标采购中,不少单位明文规定只采购进口产品。另外,由于国内医疗器械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与国外企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医疗器械的采购上,更加偏向于进口医疗器械,这也导致我国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降低。

进口医疗器械工艺精细质量好,在监测、治疗等方面相比国产医疗器械更具有成效,尤其是高、精、尖产品,国内生产商面临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只有被国外企业占据这块市场。

主要国内的医疗器械科研技术没有达到国际化水平,这也严重阻碍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医疗机构过度依赖并信任价格昂贵的进口医疗器械,也导致了患者在检查等费用上不断攀升。

事实上,进口医疗器械与药品一样,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近几年,关于进口医疗器械设备出现故障等质量问题也是屡见不鲜。

诚然,进口的医疗器械产品也不一定好,在各地检验检疫局屡屡发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合格问题。

那么,国产医疗器械缘何“长不大”?对国产医疗器械的不信任,在加上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又晚,导致国产医疗器械遭遇到排斥。

在种种因素面前,我国医疗器械发展遭遇着压力,如何推动本土企业自主研发中高层次产品也成为一大挑战。面对虎视眈眈的进口医疗器械,本土企业如何扭转“外强我弱”的局面?

要狠抓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处理得非常好,降低故障发生率,提高产品的性能,生产出如内窥镜摄像机等应用率高的设备,加强研发缩小与国际水平直接的差距。另外,加大本土品牌如南京利昂医疗等厂家宣传,提高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赖度。

国产医疗器械难以拓展国内市场的主要原因

医疗器械类专项是今年新实施的专项扶持规划。 同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和卫计委正联手拟定“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

医疗器械业绩表现不俗。

医疗器械行业是高新技术产业中具潜力的行业之一,医疗器械设备前几年的增速略慢于整个医药行业,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保健意识还有国产DR等设备的显著提升,未来三年将加速。

利昂医疗表示国产医疗器械难以拓展国内市场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我国现行的医疗器械行业的标准、政策是在大量应用进口医疗器械的环境下产生的。

二是采购招标政策执行不严,在实际招标采购中,不少单位明文规定只采购进口产品。

三是许多医疗器械采购花费的是公共财政,一些根本不考虑性价比,只购买高的进口产品。进口产品回扣高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不少跨国公司还以出国考察、参加学术会议为院负责人免费旅游,以便于在采购价格上获得利益,这也挤占了国产产品的市场空间。

新医改十大聚焦

根据南京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统计,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速较上年有所回落,但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处于各工业大类前列,在整体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工业总产值与利润明显增长,但增幅慢于去年。

新医改从2009年宣布实施,影响了国产DR等一系列国产创新设备,到2018年充满着变数和挑战,很多政策在未来几年都会持续,甚至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

十大行业聚焦——

1医改办归属国务院医改办终归属哪个部门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顶层设计好坏事关政府各部门配合的程度,更涉及新医改实施的进度。

2新版GMP新版GMP坚定不移地推进,会导致大量企业面临停产,或倒闭或被兼并,加上通货膨胀、制药成本上升,不少生产企业将面临艰难的一年。

3药品零差价药品零差价政策在全国范围逐步扩展,地方政府补贴的投入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4政府补贴

补贴从原有的三条要改为两条,医疗机构缺钱,尤其零差率推进后,如果政府补贴不到位,难免医疗机构又会向医改的弱势方制药企业伸手。

5反商业贿赂

反商业贿赂虽常态化,但目前完全合规很难,企业尽可能尝试销售模式逐步改变与突破。有关药房托管孰是孰非争论不休,将拭目以待未来如何定音。

6目录协调

发改委的低价药目录与卫计委的基药目录,两个目录之间还需进一步协调。新医改在渐进中不断完善,相应政策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医药环境出现变数。

7药品招标

各省招标工作推进缓慢,大部分省市处于观望状态。原研药品招标的优势仍然存在,与仿制药竞争更具激烈。上下联动还是左右联动是企业关注点之一。

8药品审批

药品审批流程缓慢,仍会出现药品注册排长队等候,但肯定会有变化,关注开绿色通道审批的药范畴。当然,无论是低水平或高水平重复都不可取。

9药品降价

价格药品价格下降难以阻止。各地药品招标虽较原来的唯低价是取有所改变(比如近期公布的安徽基药招标方案),但通过药品招标降低药品价格或寻租、设租依旧是主导思想。政府对中成药的调价力度如何仍是企业关注焦点。

10医保改革

医保支付改革、临床路径的试点及海虹医药的医保控费系统会大范围推进,将促使医疗机构用药更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药品整体使用金额的增长幅度。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医疗需求的增加,医疗服务质量要求逐渐提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医疗需求的增加,医疗服务质量要求逐渐提高,人们对医疗日趋重视、对医疗服务产品的需求也发生变化,这些因素都促使着医疗器械行业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在放射影像领域,放射影像科的基本设备——数字X摄影系统(DR)装机量近年来实现飞跃性的增长,吸引了越来越的多目光。根据医疗监测机构的调查显示,目前DR发展呈现五大发展趋势:即功能复合型、智能型、低剂量、购买经济性、可移动性。

DR发展趋势之一:移动型DR。移动DR除具有一般DR的特点之外,还具备普通DR机所不具备的便携、移动性良好、占地面积小等优势,完全能满足大规模院内、外体检工作需要。 近两年来,中国移动DR市场呈现爆发式的高速增长,移动DR俨然成为一个重要的DR细分市场。面对国际品牌强势进攻,国内民族医疗器械企业也不甘示弱,自主研发便携式移动DR,促移动DR市场的布局。

DR发展趋势之二:动态型DR。动态DR可以进行实时造影剂追踪、食道\骨骼复位、输软管造影,实现全自动摄影,实现直接快速定位和精细诊断;具有丰富的数字化图像处理软件,性能良好,图像分辨率高,能为医生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更优异的影像数据,提高诊断效率,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南京利昂医疗生产的国产DR,它还集透视、DR、DSA等放射科所有传统影像设备的功能于一身。

DR发展趋势之三:经济型DR。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端和经济型医疗器械产品在全球市场中占比百分之45,这意味着在全球巨大的医疗市场中,中端和经济型的产品将成为市场的主流。在全球市场上中端及经济型产品的市场正以每年百分之8的速度增长,而在中国,中端及经济型产品市场增长的速度则超过百分之15。

DR发展趋势之四:智能型。智能型DR突出的特点是标配AEC(自动曝光)技术。AEC技术的应用,让医生不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就能够较快的熟练使用DR。AEC技术被誉为DR时代的“工业革命”,可以根据被照体的厚度、生理及病理特征,准确地自动控制X线量,保证适当的感光量,使得影像质量相对稳定。减少操作不当或技术不高而导致的需要重复进行X射线检查的难题,提高甲片率;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和患者所接受的X射线剂量,同时输出的影像也使临床诊断的效果有了保障。

DR发展趋势之五:低剂量型。基于放射性检查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辐射伤害,放射剂量的控制和降低是一个须突破的瓶颈。保证影像质量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放射剂量以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是DR 的重要功能,更是世界潮流。降低剂量、降低辐射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和学术问题,这是社会问题。在全球环保、绿色、健康潮流的影响下,国际医疗影像设备厂商都把降低放射剂量作为自己研发和生产的主要目标。

医疗器械类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受益,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直以来,医疗、教育、住房是我国三大民生话题,作为构筑医疗体系的重要支撑点,医疗器械行业越来越受到关注。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已经基本进入老龄化初期,将直接扩大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需求容量。

当“城镇化”概念被解读以来,相关受益行业相继被市场挖掘,这也包括了医疗器械行业。城镇化带来的医疗服务需求增量将有2000亿元,带来政府主导的医疗服务供给增量约2500亿元,再加上卫生部2012年8月承诺的年均超过2008年10倍的医疗体系专项资金等,多因素推动的医疗器械行业,或将实现“高速发育”。
作为小容量行业,医疗器械并没有基建、金融那么扯眼球,再加上细分领域的不同,普通投资者一般很难将其进行系统梳理。但在多项利好因素的刺激作用下,医疗器械行业显示了巨大的成长潜力。

老龄化趋势对一些特定医疗器械如供氧机、血糖仪等生产企业来说,保证了不断扩张的市场;其次是医改,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中提到,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和服务量均要达到医疗机构总数的20%,在医疗保障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民营医疗对医疗器械的添加购置,也将很好地拉动行业的发展;再次是新GMP规划,比如新GMP对无菌制剂企业要求高,要求在2013年底前全部都要通过;替代化,如今不少高层次医疗器械多为国外进口,而随着技术逐渐升级,国产高层次医疗器械已逐渐拥有了替代实力。除此之外,在扩张过程中,拥有资产类似连锁性质的上市公司也同样获得了机会。

此外,器械类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受益,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南京利昂医疗,这个经常被市场提及的家用医疗器械的领头羊。前瞻资料显示,利昂医疗的生产产品多达几十个品种,其中气腹机内窥镜摄像机等产品,市场占有率特高。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也会迅猛发展,在整个医药行业中的比重逐步增长

医疗器械和药品是临床治疗的产品,发达国家的医疗器械与药品的销售额比例接近,而我国医疗器械销售额约是药品销售额的三分之一。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近几年,为做强产业、做大市场,国内医疗器械产业积极调整,产业格局有了一些新变化。与此同时,新问题、新挑战也层出不穷。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表现出“区域发展态势良好”、“研发投入增加”、“进口增速强于出口”,“仍未主导高层次市场”、“整体处于中下水平”共五大特点。国内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制造业发展带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逐渐形成自己的“强项”。据不完全统计,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湾本土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的医疗器械产值之和、销售额之和均占到全国总量的百分之80以上。

珠三角:突显高科技特色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研发、生产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为强项,主要产品有监护仪、超声诊断仪、核磁共振(MRI)仪等医学影像设备,以及伽玛刀、X刀等大型立体定向放疗设备。
近几年,环渤海湾地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包括天津、辽宁、山东地区,一个涵盖数字X线设备(DR)、MRI仪、数字超声仪、医用加速器、医用计算机导航定位设备、呼吸麻醉机、骨科器材、心血管器材等产品的企业群正在形成。

在环渤海湾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一批中小型企业借助政府的关注以及自身的科技实力正在迅速崛起,虽然其中不少企业成立不过几年的时间,但是这些企业产值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亿元规模。这批企业在发展方向上更倾向于数字化医疗设备领域。也许目前他们在市场中表现出的力量还不是十分的突出和强大,但是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巨大。

长三角:彰显综合实力

长江三角洲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发展迅速,中小企业活跃,其产业特色比较明显。长三角地区的其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半,较为好的还有南京利昂内窥镜摄像机设备产业等,加之综合实力,长江三角洲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的表现相对比较突出。

除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湾三个主要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之外,成渝地区、华中地区正成为新兴的、以生物医学材料、植入性医疗器械、组织工程产品为特色的制造带。

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使我国成为巨大的医疗器械消费市场。目前,我国是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如果一直保持目前的发展速度,我国有望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在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刺激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也会迅猛发展,在整个医药行业中的比重逐步增长,遵循发达国家“重器械、轻药品”的发展路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