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年计划”与过去相比会有哪些变化,会在哪些方面发力?

医疗服务行动新的三年计划,已经启动大半年。这项自2015年开始的行动,过去三年在全国各大医疗机构掀起了一股热浪,赢得了行业内外的一致称赞。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在构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驱动下,“新三年计划”与过去相比会有哪些变化,会在哪些方面发力?“新三年”的特点是什么?

从2015年《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到2017年《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我国医疗服务体系正一步步发生变化。推进医联体建设后,医疗服务体系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单元成为一个医联体,不再是各自为战的单个医疗机构。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分工协作形成协同,重要的就是服务协同。服务和便利,延伸到社区,延伸到基层。

根据“新三年”行动计划正在起草国家版考核指标,目前已经有了初稿,会先在个别省份试点,如果进展顺利,将在全国施行。事实上,利昂医疗发现,过去三年,落实抓的已经很紧,不仅有独立机构进行第三方考核,还有常态化的满意度调查,以及各种经验交流会、片区会、媒体宣传、医疗机构自我考核等等。“新三年”的考核将更加立体而多元,而考核也会让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更有针对性、更贴地气。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一直在强调要同步推进改革和分级诊疗,掌握气腹机等近些年“大展身手”的医疗设备的技术。共同形成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合力,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升患者满意度。

如何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还得强调医疗资源的规划布局来组建医联体。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在研究完善医联体服务体系网格化布局的相关文件。医联体要在区域医疗卫生资源规划的基础上组建,要有计划性,不能完全放任医疗机构之间“自由恋爱”。

另外,力求改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过多强调公共卫生服务、弱化基本医疗的现状。要有一定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有一定的病房,并建立起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制度,这样老百姓才信任。另外,鼓励诊所发展的相关文件正在征求意见,鼓励医生全职或兼职开诊所,简化审批手续。而麻醉学科发展、护理服务业发展、儿童大病救治等相关文件也在制定过程中。

利用互联网提供健康科普知识教育,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现在有些病起病隐匿,公众知晓率不高,更需要加大健康科普和宣传的力度。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都把健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加强健康促与教育、提高人民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根本、经济的策略。

在2017年8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健康教育信息服务管理的通知》中,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健康教育信息供给服务力度;规范工作行为,提升健康教育信息服务管理水平;加强信息监管,提升健康教育虚假信息处置力度。这些要求为开展健康科普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目标。

要提供给老百姓更好、更科学的健康科普信息。鼓励和动员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局限于医用DR等设备,内窥镜摄像机也要积极普及,提升开展健康教育信息服务工作的水平,让“靠谱”的人做健康科普。

要建立网络科普平台,利用互联网提供健康科普知识教育,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南京利昂医疗以“科技服务人类健康”为宗旨,为大众提供科学的健康信息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为公众传播科学、健康知识,让不靠谱的谣言无处遁形,有利于提升人们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第十五届中博会,未来更值得期待!

展会名称:第十五届中博会

时间:2018年10月10日至13日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保利世贸博览馆举办主题展

展位号:b01号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已经顺利闭幕。

本次展会共吸引了中国在内的40个国家(地区)的3019家企业参展,展位总数6628个;共有22.6万人次进场参观、洽谈和采购。

自2004年创办以来,中博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五届,先后邀请了来自五大洲的1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联合主办。

国际化市场化办展机制不断深化,展示、交易、交流、合作的综合性经贸服务平台作用持续加强。

南京利昂医疗、苏富通科技在中博会也收获颇丰,国产DR、国产医用冷光源……展位前的人络绎不绝,称赞不停歇。

将江苏、将南京的好质量带到了广州,更是在这次国际展会上向世界各地的人们展现了国产医疗器械的严谨态度,耐心服务。

放眼中博会的四大特点——

一、更加注重打造国际化平台;

二、主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意识与能力;

三、对接洽谈注重实效,中小企业参展参会成果丰硕;

四、办展成果进一步显现。

利昂医疗、苏富通科技富有钻研精神,注重创新,同时也重视自己身的服务质量,在行业内取得了一定的名气,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化的今天,利昂医疗、苏富通科技抓紧机会,与时俱进,在未来定能开拓道路,赢得辉煌!

提高公众对疫苗的科学认识,积极接种疫苗

与一类疫苗相比,二类疫苗的接种率仍然较低,主要是由于公众对疫苗的认识存在较多误区,担心可靠性,或者认为没必要。

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并不是按照必要性等划分的。事实上,有的二类疫苗预防的病危害十分严重。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经济、可靠的手段。然而,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发现公众对于疫苗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尤其是近年来围绕疫苗问题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人们对接种疫苗产生了更多顾虑。

当一种病发生率较高时,我们主要关注病本身的危害,例如有些我们认为很严重的病,其实利用医用内窥镜就能让患者康复,此时通过接种疫苗来保护孩子不得病是首要问题。其后,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传染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当下降到一定水平时会处于平台期,人们的焦点发生了转移,此时接种疫苗后的反应引起了高度关注。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等传播形式的多元化,疫苗异常反应易被放大,实际上,从技术和生产工艺来看,疫苗是越来越可靠的。

据了解,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是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AEFI按发生原因分为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偶合症(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心因性反应(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反应)等。

如果接种疫苗后出现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不能直接说是由于接种疫苗造成的,需要通过诊断、调查、鉴定之后才能判定,此次接种之后的反应和疫苗是否有关、有多大关系。接种异常反应有一套严格的判断标准和流程,不能把所有接种后出现的症状都归因于疫苗问题。

异常反应是小概率事件,绝大多数是一般反应。

一旦发生了异常反应,有哪些机制进行保障和补偿呢?据国务院于2016年4月修改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因接种一类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由各省级政府进行补偿;因接种二类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同时,国家鼓励建立通过商业保险等形式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受种者进行补偿的机制。

对疫苗接种除了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制定出现不良反应后的补偿机制外,还要加强科普传播力度,提高公众对疫苗的科学认识,积极接种疫苗,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